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又一个植树节来临前夕,池州市政府新闻办、池州市林长办、市绿化办、市林业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池州市林长制和林业工作情况。据介绍,年以来,池州市聚焦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重点,突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及绿化提升主线,实化任务举措,明晰实施步骤,持续精准用力,不断推深做实池州市林长制改革各项工作。到年底,池州市森林覆盖率达59.90%、林木绿化率65.37%、林地面积.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林业工作成绩斐然。
各县区亮点突出全市各级林长共人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后,池州市迅速行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总林长的高规格林长制组织机构,并成为全省三个试点市之后第一个出台《工作方案》的城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全覆盖的林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将林长制改革纳入各级深改工作议程和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据统计,截至目前,池州市共设有市级总林长5人,林长12人;县级总林长18人,林长64人;乡镇级林长人,村级林长人,各级林长合计人,全市5个县区、56个乡镇、个村全部制定出台了林长制工作方案,实现了市、县、乡、村全覆盖。
机制建立后,如何行动才是关键,目前,池州市各县区正积极探索改革举措,逐渐形成特色亮点。贵池区以产业化为主线,推进经济林园艺化经营,着力培育森林旅游精品景区,建构“林业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专业合作社+林农”模式,推动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同时,整合原有护林员队伍和森林应急防火队伍,聘请名登记在册的护林员担任林长制生态护林员,对山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生态护林员全域化。
东至县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中出新招,把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作为林权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林地三权分置,保障经营权顺畅有序流转,成为全省林权制度改革中先进典范。石台县加大重点生态区位、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实行资源管护升级,把林业扶贫攻坚纳入林长制工作重点,聘用当地贫困户,组建名生态护林员队伍,实现监管全覆盖。
青阳县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药、林旅等林下经济模式,促进林下经济与旅游、健康、摄影、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南阳林场“全国森林特色小镇”试点工作,并获国家林业局充分肯定。九华山风景区成立池州首个林长制办公室生态检察联络室,聘请专家学者狠抓有害生物防治和古树名木保护,为生态保护增添“检察屏障”和“专家屏障”。平天湖风景区积极推进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集交易、信息、检测、培训等一体的全国性产业基地。
改革成效显著株百年古树“上网”
去年以来,池州市聚焦林业重点难点,突出主线,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及绿化提升,池州市林长制改革落地生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成果丰硕。去年6月25日,池州市被正式授牌成为“国家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市”。这是继年国家森标产品销售平台体系落户池州之后,池州市获得的又一殊荣。
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池州市同样也成果丰硕。大力实施林业双增工程,持续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目前,池州九华山森林特色小镇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长江沿岸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成效显著。积极开展长江沿岸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作,完成长江岸线(池州段)生态复绿提升亩,构筑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和经济增长极。
此外,池州市还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加大升金湖环境治理整改力度,投入资金4亿元,拆除升金湖全部人工养殖围网75万米、管理用房平方米;清理各类船只2余艘,清理水产养殖活动28处;安置专业渔民名,拆除违法违规农家乐项目和养殖场房并复绿,拆除工业企业8个、旅游和农家乐项目13个、畜禽养殖场34处,拆除面积7.5万平方米,实现湖面“三无”(无网、无船、无人)。
年,池州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公益活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面,目前池州市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共发21.81多万本林权证,全市林地承包流转面积75.99万亩,流转率10%。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池州市对全市株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实行“互联网+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通过在古树名木保护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