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m/长江水突然被染黑,大爷感叹:“60年了头一次碰见这事”。
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就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有关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科研考察数据显示:目前江豚种群数量已回升至头,长江干流约为只,潘阳湖约只,通亭湖约只,与五年前的只相比增长了23.42%,年均增长率为4.3%。
但这仅只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的第二年,效果已经十分显著,其实实施此项计划最终目的也不仅只是为了江豚,同时也是为了恢复长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禁渔实施及各项保护计划的推进下,各类水生生物资源与多样性都呈现出了良好的趋势。
那么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到底获得了哪些成果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世界最长禁捕期
众所周知,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途经11个省市,孕育了沿岸无数华夏子女。
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类对于长江流域资源的索取开始越来越大,过度捕捞、非法采砂、环境污染,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被严重破坏,生活在两岸的渔民们也进入到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里。
据长江捕鱼统计数据显示:年,长江流域天然捕捞量为43万吨左右,年,年均捕捞量仅为10万吨。
很多鱼类都走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我国的珍贵物种长江江豚、中华鲟,曾经被炒到天价的刀鱼,也开始从最初的吨缩减到了吨左右,种种证据都在表明,长江流域的鱼类数量快要枯竭。
为了让母亲河休养生息,同时也是为了不让渔民们无鱼可捞,相关部门最终在年1月公布了这个著名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恢复效果显著
安徽池州市黄喷大桥下,大大小小的鱼游满了整个水域,大量附近居民闻风而来。
鱼多的甚至把水都染黑了,乌泱泱一大片全是鱼,各种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看着十分痛快。
从外观上看,大部分都能有个几斤重,偶尔还能窜出几条体型超过一米的大鱼。
曾经陷入无鱼之困的长江,如今支流鱼群汹涌,真的像做梦一样。
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大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激动地说道:“我从小就在这岸边住六十多年了,从小到大第一次见水里有这么多鱼,跟着国家的政策走,绝对不会错,你看这环境多好啊”。
站在一旁看热闹的群众也会时不时地向身边的朋友开玩笑:“快去拿鱼竿,今天要上大货”。
朋友:“这还拿啥鱼竿,直接上拿桶装。”
不过玩笑归玩笑,没有人真的敢下去捞,因为这里是禁渔计划的河段。
哪怕这些鱼往你手里蹦,往你桶里装,你也只能拿出手机录个视频,然后再放回水里,如果你不想让旁边的工作人员找你“谈心”的话。
事实上,不仅只是长江支流出现这种情况,得益于《长江10年禁渔政策》,很多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鱼类数量都有所回归。
比如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水上“大熊猫”江豚。
江豚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动物,同时也是现今长江中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性格十分可爱活泼。
在长江中生活了约5万年左右,有长江活化石的美誉,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同时也是检验长江水域环境健康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从年的头左右,到年的头左右,再到年的,江豚数量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
同时也反映出,长江水域的环境确实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甚至还有很多生活在两岸的居民,都曾拍摄到了江豚群游的景象,这个现象可是在近十年里非常少见的。
另外,去年还有科研人员,在长江发现了“长江鱼王”中华鲟的身影。
其实在很多年前,我国的很多流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但随着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如今就只能在长江流域附近看到他了。
近几年中华鲟几乎已经到了灭绝地步,全国野生数量加起来只有几百条。
不过在长江禁鱼政策与我国科研人员的双重努力下,相关研究人员在长江流域终于发现了中华鲟自然繁衍的画面。
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洞庭湖也开始陆续出现刀鱼嬉戏的画面,就连已经失踪了20年的鳤鱼也开始走入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
另外,监利江段“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也从6年前的5亿尾增加到了21.9亿尾,达到了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最高水平。
上流的赤水河从年开始禁鱼,到了年,鱼的种类已经从种上涨到了种,珍贵物种也从原本的32种上涨到了37种。
甚至说有的区域,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出环境容量的情况。
举个例子,鲁湖距离长江只有7千米,面积大概在4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米,正常情况这个湖里最多能容下万斤的鱼类,但年这个湖的水产储量却已经达到了多万斤,是正常容量的两倍。
如果不立即进行捕捞,湖中的鱼类很有可能就会因为环境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所以在年,湖北获批对多个湖泊进行捕捞,并且都设定了相应的捕捞计划。总计获批捕鱼额度为万斤,主要针对的就是“四大家鱼”。
至于之前大家所担心的,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会无鱼可食。根本不存在,我国年均水产养殖量早就已经超过了万吨。
所以说这项计划,对于国内鱼类供给是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的,以上就是长江流域环境的部分变化。
能不能停止禁渔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进行了两年,就已经取得了以上如此巨大的成果,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局部泛滥的情况,为什么还要继续禁下去呢?
其实我们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只能说是显著的成果,但想要让长江生态真的恢复到以前那样,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目前大批量出现的鱼类,都是草鱼、鲫鱼等食草类动物,像江豚中华鲟这种食肉动物的数量依旧是非常少的。
像草鱼、鲫鱼这些食草鱼类,本身的数量就不算少。再加上繁殖速度快,可以说这些鱼只要不彻底灭绝,在很短的时间内它都能快速增加自己的体量。
但这些食肉鱼类就变得不同了,他们的食物大部分都是鱼虾等,人类的过度捕捞会让他们缺少食物,进而导致数量减少。虽然禁鱼之后,他的食物变得多了起来,但大自然有一个规律,食物链越顶端的动物,繁殖能力就会越低,所以这些食肉鱼类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
举个例子,江豚的妊娠期是11个月,比人类的时间还长。
每年的4-5月份是江豚的产仔期,但一胎只能生一仔,而且大家也知道江豚的基础数量又少,所以江豚的种族数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提升的。
这么一看,十年禁渔期是不是就很有必要了。
刚才咱们也说到了,很多人担心再禁下去,会出现局部鱼类超出环境承载量的情况。
其实这事情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大自然法则是非常神奇的。
食物链会循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随着食物链顶端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底端生物的数量就会得到抑制,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自然也就会回归到稳定的状态。
所以这两年,长江流域食草鱼类数量的大幅度提高,其实也给之后环境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毕竟一个生态系统物种的恢复,往往都是从食物链底端生物开始的。
这些生物的增加,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食物基础,对身处食物链中高层的物种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少数鱼类数量的增加,并非不是十年禁渔的终极目标,整个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都增加到一定量级,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显而易见,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就是为了我们的未来考虑,鱼类基因会在人工养殖中进行改变,而野生鱼在其中就起到了一个中和的作用。
一旦这些鱼没有了,那么未来我们很有可能就会面临到无鱼可吃的窘境,所以无论是从食物还是环境、物种多样性上来看,只禁两年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继续下去很有必要。
长江渔民何去何从
10年禁捕,让长江喘了口气,却也断了渔民们的生计。很多人就在担心,禁止捕捞沿岸附近的渔民该何去何从?其实这个担心也不无道理。
据相关部门统计,生活在沿岸附近持合法证的渔船有11.3万艘,渔民数量总计大概在28万。
算上没有证的渔民,可能这个数量还会更多,那么这几十万渔民该怎么安置呢?
其实关于渔民应该何去何从的这个问题,在还没实施此项计划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曾经长江水产丰富,巅峰时期年均捕捞量能达到42.7万吨做鱼,在整个水产市场都能站的一席之地。
但随着长江流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迅速,不仅是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连渔业生产也变得岌岌可危,早就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虽然近些年,开始大规模增殖放流,但长江每年的捕捞量仍不足10万吨。
大家可别觉得这10万吨很多,要知道沿岸可是有28万渔民,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最多每年只有三百多斤。
出去打一趟鱼,最后挣得连加油钱都不够。
赚不到钱,住在沿岸附近年轻人自然不愿待在这个地方。所以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即便是不禁渔,这些渔民也会消失,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而且,“提前失业,退出渔湖”,也让这些生活在沿岸的渔民获得了一个“转业机遇”。
渔民们的生计问题,国家当然是早早地就考虑到了,并且也给出了相应的补助资金。
当然,突然让打了一辈子鱼的渔民转业,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水里摸了一辈子的鱼,可以说只要在水里他们就像是回到家一样,但一上岸就成“旱鸭子”了。什么都不会做,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渔民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大。
据相关部门统计,这些渔民中有一半的年龄超过了45岁,并且大多数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办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如淡水养殖、水域监测员等。
水产品养殖还是劳动比较密集的产业,岗位需求量大,如果最后真的发展起来,甚至还可以带动当地物流等行业。
结语
一个时代一个背影,长江哺育了多少华夏儿女,又养育了多少长江渔民。
渔民是长江变更的见证者,未来十年他们或许会暂时告别历史的舞台,长江鱼种也将告别我们的餐桌。但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前人留下的债,后人总是要还的。
相信十年后,我们一定会拥有一条美丽的长江,而它也一定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