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盖百霖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0089.html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通过抓统筹、抓治理、抓示范、抓保障,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全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抓统筹
推动区域化党建互联互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治理重心下移,新经济新业态改变城市传统社会格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针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池州市牢固树立城市基层大党建理念和“一盘棋”思想,强化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组织设置,织密组织网络,夯实战斗堡垒,建立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画好“坐标系”。池州市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出台《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发《全市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分解36项重点任务,明确推进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统筹制定加强国企、学校、医院、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架起城市基层党建“四梁八柱”;全面推行“组织联建、区域共建,服务联动、责任共担,活动联办、资源共享,机制联商、难题共解”的“四联四共”城市党建工作新模式,变各领域党建封闭运行为互联互动,变依靠基层单兵作战为各级党组织协同推进,推动城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
强化责任传导,拧紧“动力轴”。池州市坚持以上率下、以上促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党组织联动体系,推动四级组织互联互通、四级书记同向同力,上下联动发力、区域协同共治。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述职评议考核、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职责,定期沟通会商、共同解决问题。建立党委(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到联系点蹲点指导、收集社情民意,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走基层、看特色、晒亮点、评实绩”工作调度机制,定期召开全市党建工作现场会,组织县区(园区)交流经验,互学互检互评,压紧压实责任。
池州市五级网格组织架构图。
强化组织覆盖,扩大“朋友圈”。哪里有党员,党的组织就建设到那里;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就覆盖到那里。池州市坚持优化组织设置,织密组织网络,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小区楼栋、居民身边延伸,向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拓展,消除城市党组织覆盖“盲区”和治理“空白”,先后成立律师、互联网、旅游、物业服务等13个行业党组织,全市组建各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个。池州市深入实施“红色引领”示范工程,先后打造“红色引领”示范园区4个、示范街(商圈)6个、示范点20个、示范党建工作指导站3个,以点带面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全市扎实开展“推进党建带群建,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攻坚试点项目,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促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优势作用,以党的工作覆盖推动党的组织覆盖。
抓治理
推动网格化党建提质增效
网格是城市的“细胞”,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池州市制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持续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健全完善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架构,积极引导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发挥正能量。
全速推进“多网融合”。池州市根据地域、居民、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网格,实现多网融合。加大网格党组织组建力度,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健全党组织,目前全市社区共划分网格个,建立网格党组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人,选配余名楼栋长,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把网格作为基层治理基本单元,加强网格资源配置,建立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走访群众制度,全要素推进网格建设,将基层党建、治安维稳、消防环保、市场监管等事项纳入网格管理,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注重发挥城市“两小组长”作用,推行网格员“三必到”“三必访”“三清零”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的能力。制定事项分级分类清单,建立“巡办合一”和“巡办分离”相结合的处置机制,对于适合现场处置的一般性治理事项,由网格员在采集信息的同时进行现场处置;对于其他需要专业能力处置的事项,由网格员采集上报,街道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处置,切实缩短治理链条、提高治理效能。年以来,全市街道社区网格帮助居民群众协调解决问题2.4万余件。
全力推动“减负增效”。池州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整合街道党政机构和力量,实行大部门制改革,统一设置“六办两中心”。健全与职责相适应的考评体系,全面清理上级职能部门对街道的考核考评,由党委和政府统筹安排对街道的检查考核,明确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等任务。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明确29项依法履职事项、50项协助工作事项、29项盖章证明事项,实现事务“大瘦身”。通过上收、流转、购买服务等方式承接好从社区精简的事项,对辅助执法类的事项上收或者下派执法力量驻点,对能交给社会的事项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切实破解社区“无可替代”的困局。建立健全事项准入落实反馈机制,定期对准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纳入各级巡察、综合督查检查考核内容。集中整治社区牌子多、表格多、材料多等问题,上级部门不得把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确需社区协助的,按程序审核,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推动社区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提升。
全面建立“三个清单”。池州市建立“街区吹哨、部门报到”和“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统筹各类党组织阵地、文化、服务等资源,健全完善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即共建单位党组织根据自身职能和工作优势,制定资源清单;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工作需要,提供需求清单;社区“大党委”根据区域内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每年推出一批共建项目,形成项目清单。通过签订共建协议、落实项目认领机制等,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共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推进各类组织、各类群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机制联商、难题共解,服务联动、责任共担,切实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三个清单”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余件,仅年第一季度就协调解决小区环境整治、停车难等民生问题余件。
全心服务“中心大局”。池州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显担当:在全省率先发出“集结令”、吹响“冲锋号”,出台26项硬核举措,动员各级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市个街道社区党组织和余名党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9余名机关党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支,设置先锋岗个,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市20天时间实现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增长,40天时间实现确诊病例出院“清零”。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当先锋:全力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组织联系包保干部、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76支“红色代办队”,领办代办事项件,帮助企业争取项目个,协调解决问题个;推动全市各企业党组织设立党员责任区个、党员示范岗个、提供“金点子”个,有序助推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资金1.29亿元助力脱贫攻坚,帮扶贫困人口1.4万余人。
抓示范
推动规范化水平整体提升
近年来,池州市紧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坚持一手抓基本,一手抓提升,在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宣传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分类管理,建设“池州标准”。池州市从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编制街道、社区、机关、学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建立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体系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池州标准”,收录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流程图22个、常用文书32份、基础知识50个,开展对标创建和达标示范行动,城市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示范率达72.3%。实施党组织ABC分类管理,将全市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分为A(双强型)、B(达标型)、C(后进型)三类,推动先进争示范、中间争晋位、后进争转化。全市30个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评为A类,其中烟柳园社区、长龙社区、尧舜社区等6个社区成功争创城市基层党建省级示范社区。
池州市举办第三届城市社区十大党建品牌(创新项目)评审会。
典型引路,打造“池州品牌”。围绕“一社一品”,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为主线,以“品牌创建务求实效”为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连续三年开展城市社区十大党建品牌(创新项目)创建活动,先后培育选树“红网联动·杏花红”“和泽九华·爱心快递”“清水芙蓉”等30个带动力强、示范性好的社区党建品牌(创新项目)。大力实施城市基层党建“领航”计划,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培育、总结、推广一批工作典型,先后培育30个基层党组织入选省市级示范库,示范带动全市城市基层党建整体质量提升。
党员带头,实施“先锋工程”。实施“五彩阳光·爱满池城”志愿服务工程,全面开展“单位联系社区、党员下沉小区”活动,通过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参与社区党群建设、文明创建、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综治联防等工作,实现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探索建立“先锋圆梦”超市和周末党群便民服务“大集市”,鼓励在职党员发挥个人特长,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公益服务、帮扶救困等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积分,利用积分帮助社区居民兑现“微心愿”,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全市2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19.8万余人次,帮助兑现群众“微心愿”余件。
抓保障
推动精细化服务高效有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维。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矛盾,池州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大工作支持和保障,持续强化城市社区服务能力,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红色物业”激活力。池州市大力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把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小区楼栋、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之中,建立小区党组织个,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党支部个,直接隶属社区党组织管理;提倡业主委员和业主代表中党员比例占1/2以上,积极推动其党组织负责人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加强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居民群众的联系。池州市探索创建“红色物业”党建联盟,通过社区党组织召开周民情恳谈会、月问题协调会、季工作点评会,构建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主要负责,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协调参与的“1+3+X”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模式。池州市开展“敲门行动”,建立“民意收集—分析研判—跟踪问效—反馈评价”红色物业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组织开展物业公司星级评定、“十佳红色物业”党支部创评等方式,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池州市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辅导社区学生学习。
“红色阵地”聚人心。池州市制发《池州市实施“红色阵地”提升工程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工作方案》,统筹运用上级部门、公益社会组织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的资源,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全市街道社区全部按照“六有”标准建成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集约区域资源,依托楼宇、园区、商圈、市场或较大的企业,探索“社区+商圈”“社区+楼宇”“社区+市场”等模式,打造“15分钟服务圈”。建设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区域性党群活动中心、“红色管家”便民服务站、党建工作指导站个,推动服务窗口下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积极推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数智化”,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管理使用,常态化开展活动,明确服务内容和工作要求,提供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需求的“四点半课堂”“青年夜校”“长者饭堂”等特色服务,提高综合效用,让党员群众愿意去、离不开,使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聚人气、聚民心的党群之家。
“红色保障”添动能。池州市着力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每—户居民配备1人的标准核定社区专职工作者总量,并全部完成配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施“头雁工程”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计划,近年来通过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培训余人次,全力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加大在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力度,年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6人。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按照岗位职责、工作年限、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设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并建立岗位等级正常提升机制。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按照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管理岗相应等级职员工资待遇落实,并形成正常增长机制。年,全市专职社区工作者薪酬较年平均增长元每月。强化社区楼栋长队伍建设,按80—户居民配备1名楼栋长原则,并按照元/月标准进行补助。按照市辖区的社区每年不低于20万元、县的社区每年不低于15万元标准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做事。
■策划:杜英姿郭文治孟航郑新钰马源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