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在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栗埠村村口,最近多了一座竹凉亭。这座凉亭一次能容纳10多人,为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到镇上赶集歇脚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建造这个竹凉亭的,是两位朴素的老人。他们一位是72岁的胡财贵,另一位是74岁的章顺兴。两位老人都是竹篾匠,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坚持到山上选竹、砍竹,然后背回来破篾、造亭。他们造亭的目的就是想力所能及为村里和乡亲们做一点好事,也为下一代人立个榜样。
两位老人正在编竹凳。
想为村里做点好事
胡财贵今年72岁,有着40多年的篾匠手艺。“桌子、板凳等等,我都做过。以前我是村里的贫困户,老伴身体不是很好,重病有十一二年了。”胡财贵说,村干部和乡亲们对他们提供很多帮助,他都记在心上。
“现在生活变好了,我家也脱贫了。”胡财贵说,“这么多年来,我不仅受到了国家扶贫等各方面政策的照顾,乡里乡亲对我们也特别好,我没有什么大的能力,只能利用自己的手艺做一点事来报答他们。”
胡财贵萌发了在村口用竹子搭建一个纯天然凉亭的想法,“我们村子有不少老人,有时候要走医院,路途比较远,中间要休息一下,所以我就想在村口做个凉亭。”
但是家里没有种毛竹,7月底,胡财贵来到有着同样篾匠手艺的74岁章顺兴家里。“我家山上有毛竹、茶叶,他跟我说了之后,我觉得这想法很好。”章顺兴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当时他和老伴汪结珍就答应了,下决心要把凉亭做出来,既是力所能及地做好事,也为下一代人立个榜样。
村口的凉亭已基本建好。何东/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两位老人说干就干。章顺兴家的山并不远,胡财贵、章顺兴及汪结珍拿着刀到山上选毛竹和砍毛竹。
“总共砍了二千多斤毛竹,棕树皮七八十斤,都是我家山上的。”汪结珍说,虽然他们年纪都70岁了,但是干活不怕累,来来回回地砍竹,再捆好,扛下山,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每天6点多,胡财贵就到了章顺兴家里,两个人开始破篾、造亭……两位老人忙得不亦乐乎,傍晚大约6点钟才收工。汪结珍说,做凉亭的事情比农活重要,所以这段时间家务和农活她全包下来,让老伴一心一意做凉亭。
“我有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他们都比较支持我,觉得我做点好事也挺好的,这也是算为村里面造福了。”章顺兴笑着说。
村民们交口称赞
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章顺兴和胡财贵快把凉亭建好了。最近这段时间,他们正在为凉亭编竹凳,让凉亭更美观、更实用。“一次性10多个人进去乘凉、休息都没问题。”胡财贵说,他做这件事是无偿的,感到很有意义,很值得。
“他们都是老手艺人,为大家建这个凉亭,村民们都说好。”栗埠村党支部书记杜炎朝说,村民们经常会去镇上购物或办事,从村口到集镇大约2公里,“我们村也建有凉亭,但是都在村里面。村民们有的家里离村口有1公里,远的可能有三四公里。”
“两位老人搭建的这个凉亭不仅给我们村,也给来往的行人,特别是附近几个村庄的老人,提供了一个歇脚、避雨、乘凉的好地方。”杜炎朝说,“他们两个人一起合作做这个事情,我很支持,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徐玉松赵晋齐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