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低调的池州低调的齐山,一座杜牧捧红的千年
TUhjnbcbe - 2024/8/21 19:18:00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s://m.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说起池州,你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但有一句诗,你一定听过,那就是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杏花村,据考就在今天的安徽池州。低调的池州,是一座杜牧担任过刺史的古城。

如果你有一天途经安徽池州,只有半天时间停留,那么我推荐你去一个地方,那就是离池州火车站不到5公里的齐山。齐山并不奇,既没有奇峰秀谷,也没有山高水长,但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言,上千年来,齐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远道而来竞相打卡的网红地方。

和今人驱车数百公里去吃顿烧烤,坐车上千公里拍一张网红照片一样,古人也好这口,不过他们更喜欢的是凭古吊今,打卡古代名人题诗刻字的地方,然后最好自己也来上一首。

齐山的名气来自唐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他以一首《九日齐山登高》开启了齐山的千年诗文之旅,诗曰:“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题诗一首之后,齐山的名气就打出去了,从此之后,历朝名士慕名而来,唱和者接踵而至,如王安石、朱熹、司马光、包拯、陆游、汤显祖等都在此山留下了诗作、题记,就连经年征战的岳飞,也在戎马间隙登临此山,立马翠微,写下《池州翠微亭》的传世之作。

齐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池州市内,面积约1.6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仅有86.5米,有10余座峰峦,高程相近,大小相似,故称齐山。

齐山摩崖石刻,已于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国保水货多,不过齐山摩崖石刻可不是,再往前两批,我觉得都应该。

齐山的摩崖石刻主要有5处,分别是苍玉峡、小九华、寄隐岩、华盖洞和左史洞等处,现存多处,由余方单体题刻所组成。

齐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5处主要的摩崖石刻,要找全也不容易,最容易错过的,就是入口处右边池州动物园旁边的苍玉峡。

苍玉峡名为峡,其实就是一道石头缝,齐山全山皆为附近少见的岩溶地貌,怪石嶙峋,沟壑遍布,自唐代以来,文人墨客们便在此题诗刻字,年代跨越千年。

苍玉峡确实很狭窄,胖子挤进去有点难度,相传元朝至元年间,佛祖如来和普门女神示现于峡谷中,后人便刻于石壁上,峡中还有独龙戏珠图一幅,是元代皖南宗教文化的重要史料。

小九华是齐山的另一处重要摩崖石刻,池州这座城市太低调,一般人都不知道池州在哪里,最大的一张名片,大概就是九华山了。

小九华当然无法和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比,但在很小的一块区域里面,也有峡谷、山岩、沟壑等于一体,也算形似九华山。

寄隐岩是齐山石刻中的精华,这里石壁如屏,有石刻十多处,题刻时间主要集中在宋朝至明朝。

以上两幅,其一记录了北宋大臣毛渐游览齐山,其二记录了明代王阳明游览齐山,王阳明其实来了两次齐山,第一次是游览,第二次是避难但同时也兼讲学、授徒。历朝历代的名人雅士,慕名而来也许不为看山,只为看看前人的题刻。

寄隐岩是齐山摩崖石刻的精华,而包拯题字的“齐山”又是寄隐岩摩崖石刻的精华所在,这两个大字宽厘米,高厘米,由包拯书写,明正德年间池州知府何绍正重刻。

在齐山上,我们还能看到多处落款为“四明冯叔吉题”的,冯叔吉为明万历朝监司,隆庆元年(年)任池州知府,所以他经常有空来齐山,也留下了多处题刻。

华盖洞也是齐山摩崖石刻中的精华之一,洞口上方的“洞天佳处”四个大字是明万历池州知府题刻,而左上方的“华英盖日”则是民国川军驻齐山抗日将领21军师师长所题。

华盖洞是个小小的自然山洞,洞中留有多处宋代石刻,“华盖洞”三个大字,也是之前介绍过的池州知府冯叔吉题刻。

除了遍布全山的摩崖石刻,齐山的岩溶地貌也比较奇特,满山的石头记录了地质变化的痕迹,显示着自然的力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齐山完美地诠释了这八个字,虽然今天的齐山鲜为人知,但历史上的齐山素有“江南名山之胜”之称。自唐代以来,齐山便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达官显贵前来打卡,从唐代的李白、杜牧,到宋代的司马光、王安石、陆游、包拯、朱熹、岳飞,再到明代的王守仁、冯叔吉和清代的赵国麟等,他们在此留下了余处石刻。

可惜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县公路管理站采石场、建筑公司采石场、里山公社采石站和11个队办石灰厂,先后在齐山开山炸石,使齐山摩崖石刻遭受严重破坏。在齐山未被开山炸石之前,志书上记载为三十二洞:“大洞十六,小洞十六。”开山炸石时炸去了不少,现保存下来的大洞小洞加起来也没有十六了,而一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余处摩崖石刻,也仅存余处,有据可考的60余处。#池州#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调的池州低调的齐山,一座杜牧捧红的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