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改革离公众满意还有多远,
酝酿已久的公务用车改革方案7月16日出台,明确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对削减一直以来在三公经费中占比最高的公车消费来说,无疑是注入了“加强剂”。有专家预计,车改落实后每年能节省约千亿元的经费开支。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全面“晒”三公经费到三公经费逐年下降,再到一些地方某项经费直接降为零,近年来国家对三公经费的严控可以说是动了真格。
晒:从三公到“四公”,期待“N公”
在今年地方两会后,按照惯例,广东省广州市部门预算悉数上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和运行、因公出国费用以外,还首次“晒”出了各部门的会议费。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预算监督办法》规定,各部门应当在市财*部门批复部门预算后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本部门预算。
根据总预算安排,2014年广州市本级各部门会议费总额为2.26亿元,比2013年的2.9亿元下降约22%,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为4.79亿元。可见,作为第四“公”的会议费确实为一笔数额巨大的公务消费支出。
正因为首次“晒”会议费,让原本已经归于平淡的三公经费预算又热了起来,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则因为“天价会议费”成为舆论焦点。
一个区,2850万,这是广州市花都区晒出的2014年会议费数额。广州市*协委员韩志鹏据此计算,如果按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的会议费超过11万元。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要开多少会议?或者这些会议到底有多豪华?
广州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欧阳知说,不仅会议费,未来预算公开要按经济分类而不是现在的功能分类,那么,部门预算中的钱用于会议、培训、工资、福利、设备等方面的数量是多少则一目了然。公众可以看到的就不只是三公、“四公”,而是“几十公”。
降:有的很彻底,有的还很有限
今年,广东东莞首次公开各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引人注意的是,有的部门因公出国这一项费用不只下降,而是完全取消,直接降为零。
看到,东莞市财*局三公经费预算为93万元,全部用于公务接待,没有因公出国经费预算;出国(境)费用为零的还有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其60万元的三公经费全数为公务接待费用。
去年12月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班子*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规定,省委书记、省长出国(境)每年不超过1次;其他省级领导同志1个任期内出国(境)不超过2次,或2年内出国(境)不超过1次。广州市也出台了同样的规定。
广东省2014年财*预算报告显示,因公出国(境)支出为5641万元,较上年的7445万元下降近1/4。“看到这个数字,说明是有进步,但相对有关规定的严要求,压缩幅度还不够。”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说。
虽然有降,但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预算中可以看到,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的公车费用仍然高达数亿元,不仅如此,今年仍然新增数千万元的新购公务车费用。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16日公车改革方案公布前,中央早已明确了改革方向: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这说明,至少今年,多数地方还没有准备严格执行这一规定,还在观望。”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新方案的出台应该说一锤定音,再次明确取消的决心,也作出了配套性安排。如明确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标准: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据他估算,车改执行到位后,每年有望节约1000亿元开支。
财*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说,公车改革在减少行*开支方面具有“N次减支”效应。最直接是减少车辆购置、运营方面的经费;第二个效应是降低今后陆续达到更新年限的涉改公务用车的更新成本。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车改后我国财*支出中的公车支出,将有望缩减一半左右。
彻底公开方能赢得公众满意
此轮公车改革,最受关注的是取消公车之后的补贴标准。目前来看,国家制定的“5813”标准在适度范围。除了明确中央国家机关的标准,方案还明确地方不得超过这一标准的130%,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超过150%。
叶青认为,补贴上限是本次车改最大的亮点。补贴多了群众有意见,少了公务员不满意,选择合适的补助标准很难。这个上限标准应该会得到多数人支持,其理由一是适度,契合了《**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对发放交通补贴的要求;二是能得到大部分公务员的支持,90%的公务员没有专车并很少使用公务车,他们欢迎这样的改革。
他以自己为例说,目前每月交通补贴1200元,完全够用。“车大约每10天加一次油,一次加油400元,能满足公务需要。预计车改方案出台后,各地会视经济财*状况给出具体方案,上限以内的补贴基本够用。”
对于非公务机关的上班族来说,上下班交通费用自理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日常市内因公出行则视情况选择公交、地铁和出租车,实报实销。发放补贴之后,人们担心的是,车是不是还可以照坐?毕竟,各单位还被允许保留一定数量的车辆,且可以通过社会化满足部分公务用车需求。
长期关注三公预算的吴君亮认为,必须限定社会化这部分公务用车的范围,只有真正降低了财*支出,并且公务运转不受影响,改革才能赢得社会认可。不仅是公车,要重新改变公众对三公消费乃至所有公务消费的认知,赢得理解和支持,就必须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私分明,按工作实际需要列支。
在大幅压缩的同时,对于公众而言,彻底的公开是赢得理解和信任的关键。公众有理由期待,未来*府每吃一顿饭、打一次车,乃至买一瓶水、一支笔、一把椅子,不仅价格清晰可见,所用品牌、使用人等,都应一目了然。如此大大方方公开,自然也就没人质疑了。( 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