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手艺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如修车匠、修鞋匠、磨刀匠...早已经被汽车修理厂、专业护理店等现代商铺所取代。在池州,为数不多的老手艺人对于现代化服务而言相形见绌,但是他们多是一抹游离在商业城市外的宝贵温情。苦学一技之长,用细腻服务赚来的“呆钱”养家糊口,诠释匠人精神何为...本期图说城事,带你走近池州街头风雨三十载的修车匠。
冬日早晨七点,小编顶着寒风来到池阳路,靠近兴济桥端路口的大药房旁,那间小小的铺子便是此行目的地。
透过路旁的香樟树,远远看去。小小的铺子,招牌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老爷修理”。铺子前零星停着的自行车和招牌相得益彰,老旧感中满是尘埃落定后的岁月静好。
走进铺子,借助镜子的反射,暗光下只看出玻璃柜子,小靠椅,两盏节能灯,其他全是些酱油色的修理工具,和修车配件。
正看着,身后传来拐杖的哼哧声,回头,一位面相和蔼憨厚的中年男人单手拄着拐杖走进铺子,另只手勾着一圈轮毂,一看就是店主了。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吴师傅和我们说起了他的故事...
“30多年了...”吴师傅做这行做了30多年。少年时期,一场车祸夺走了吴师傅的一条腿,而后17岁的他正式跟随师傅学习修理自行车,勤学苦理3个月,马衙街上突然多了一位会修自行车的小吴师傅。慢慢的,修车技术越来越娴熟的吴师傅搬到了实验小学旁边,然后辗转来到池阳路上。
“第一辆自行车是大桥,南京大桥命名的大桥自行车。”说起自己的修车史,吴师傅对这些车的型号如数家珍,“然后是红旗、天津飞鸽、永久、昆山...”听着吴师傅的述说,仿佛被拉回那个满大街叮铃铃的时代。
由于腿脚不便,吴师傅修车时,需要借助一块木板,坐在上面干活。这块木板吴师傅一用就是三十多年,木板的表面已经被磨得光滑。生活中,吴师傅是一个节俭又念旧的人,除了这块木板,店里很多的修车工具也都跟了他三十多年。
“来我这里修车的都是老主顾了,经常有家住西门的人都把车推来维修...”30多年修车史,一路走来,只挣“呆钱”的吴师傅,更多的收获是结交了很多忠实的老用户。“他们来修有些小问题我们都不收钱的,学雷锋嘛。”
闲暇时间,吴师傅会在铺子里翻看着抖音,自己偶尔也会翻拍些正能量的语录,在他的抖音喜欢里,大多都是和他一样平凡的手艺人。
“我们这些人啊,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嘛。”聊天间隙,吴师傅独自感慨到,“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家立业,所以一直是租铺子修车。”这间不到10平米的铺子,便是吴师傅全部的天地。
“每天早上先把女儿送去上学,然后再来开门,一般七点多开门。”吴师傅家住秀山门附近,将女儿送去学校后再独自来到修车铺也算三点一线。和千万父母一样,为子女奔波后,才轮到自己一天的开始。
早记不清修了多少架车,换了多少些零件,一双手上老茧又硬又厚,手也再洗不出原来肤色。
35年的坚守,吴师傅见证池州人基本交通工具的巨变,这也是这座城市变化的缩影。35年,弹指一挥间,这个简陋的修车摊,对于吴师傅来说已烙下特殊的情感印记。他说这个摊档撑起了自己的家,一代代的中学生找他修车也成了习惯。
尽管年岁已高,但他会在这里守着这个修车摊,不仅仅为了生计,更因为自己已经与这个地方、这里的人融为一体。而在旁人眼中,他也成了这个路口不可或缺的标志。
凡人的坚持,沉淀下来就成了匠。有匠心的人,即使在最落寞的岁月里,也能开出最幸福的花。因为,他们有执着、专注的热爱,不忘初心,不惧将来。
编辑:兔子
“图说城事”是池州人网推出的系列原创栏目,选取接地气的生活题材,用直观的镜头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和极富感性色彩的语气,讲述发生在池州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截止目前已经更新到第期,如果你有好的内容推荐,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哦!
池州人网支持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