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
池州是有长三角情结的。
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池州与沪苏浙交流合作源远流长。
早在明朝时期,池州隶属南直隶,清朝早期隶属江南省,就已经是长三角的一员。建国以后,上海在池州境内布局了近20家“小三线”单位,存续时间长达24年,可以说是发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的“先声”。
改革开放以来,池州与长三角沪苏浙等地在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在安徽提出“呼应浦东、开发皖江”后,池州一以贯之坚持东向发展战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年,安徽加入泛长三角“大家庭”。年,池州被列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年,池州承办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第一次会议。年,池州被列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年,池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一员。
步入新时代,池州作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通过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行动计划,全面衔接皖江、皖南示范区建设,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G50绿色发展走廊、杭*国际*金旅游通道,着力提升长三角西向门户节点城市地位。
一体化发展需要“排头兵”
4月15日上午,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正式揭牌,这意味着“江南产业集中区”正式更名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为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水平,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3月27日,安徽省印发《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体制机制、*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有力支持。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这个名称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此,安徽万峰精工铝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利勇感受尤为深切,“年底,我们从温州整体搬迁到集中区,去年1月开工建设,今年3月开始试生产,目前订单已经排到6月底,预计今年实现产值4亿元。”金利勇说。
年以来,集中区共引进项目个,占建区以来签约项目总数的60%。集中区已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从有到优”转变。按照已落户的个工业项目保守测算,未来3至5年规模工业产值、工业投资、企业税收等主要指标将保持年均50%以上增幅。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建设“三优”池州的排头兵。今年是池州“三区协同发展”的元年,三区协同是指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市开发区、池州高新区三区围绕“空间规划、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配置”五大协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三个园区高质量发展。
“《东部三区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任务清单42项工作中,3项基本完成、13项推进较快,其余26项正在有序推进。”市发改委主任张江南说。
在青阳,丁桥童车产业园一期规模已经达到了亩,签约入驻童车整车生产及配套加工企业12家,其中整车企业7家,产品60%以上出口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作为全县首个整体产业转移项目,产业园从事儿童玩具车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年生产能力万台,总投资20亿元。以丁桥镇童车产业园项目为代表,近年来,青阳县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三个目标,自觉把青阳发展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坐标中来审视、谋划和推动。
数据显示:4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当月增长加快,延续了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0.1%转为增长3.5%,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1—4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6%,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增幅居全省第5位。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7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3.3%,增幅居全省第3位;1—4月,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由一季度下降6.6%转为增长12.1%,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
一体化发展更需要“集团*”
5月16日上午,位于东至经开区的中莱智创城、博纳特种环保助剂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恒光聚氨酯高新材料等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9.3亿元,涉及化工新材料、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多个领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总产值45亿元,税收3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个。
“长三角地区项目多了,*府服务效率高了,企业追加投资的信心足了……”6月4日,安徽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恩说,公司去年产值已超过3亿元,目前订单已经排到7月份,预计全年产值同比增长30%。自年投产以来,安芯电子已经带动8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池州,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加速与沪苏浙开发区合作共建,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精准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产业转移,确保全年新引项目60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0个、到位资金71亿元。
池州大地呈现出万马奔腾的火热和朝气。3月2日,市委、市*府正式印发《池州市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年)》,为池州未来三年发展明确了“任务书”、制定了“施工图”。“三年提升计划”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
一体化大平台合作路更宽广
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1-4月份引进长三角地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7个、占全市56.9%。积极创建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对接韩国新星(NO?VASEMI)公司、应广科技、相互股份、通泰集成电路等8家韩台企业。与无锡市*府、无锡产业集团等进行多轮会商,推进“园中园”招商。积极争取我市6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入选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名单。长三角文旅合作走深走实。3月25日,池州城市形象宣传语、宣传标识、宣传片公开发布。在浙江省投放IPTV电视大屏广告,宣传“一池山水·千载诗城”池州城市形象。启动长三角原生态民歌邀请赛筹备工作。会同文化馆联盟、图书馆联盟开展长三角线上活动交流。创编抗疫作品参加长三角抗疫云上服务展。
卫生健康合作按下“快进键”。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拟与上海市实现养老信息互联互通、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等高对接。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行动方案(-年)》。完成了主城区7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设计,拟引入长三角品牌、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运营。医院与上海交通医院,洽谈院科合作事宜,目前上海交通医院口腔颌面部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杨雯君教授同意在医院设工作站。1-4月份全市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住院人次(住院总费用万元),全市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人次(其中上海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人次)。
互联互通,打造美好生活圈。池*铁路(池州段)先行使用林地已取得省林业局批复。合肥至池州城际铁路预可研报告初稿编制完成,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池州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已列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年)》,工可报告已完成初稿。德上高速池州至石台段截至4月底已完成投资2.39亿。池州至宣城高速、*山-石台-东至高速已列入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年)》,成果已上报省交通厅。池州至宣城高速已列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年)》。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已启动飞行区场道工程二标段招标文件编制工作,用地报批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并上报省*府。
领域广、体量大、品质高,市场领域合作全面推进。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营造一体化市场准入环境列入年注册许可重点工作,在长三角区域实施统一的境内自然人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设立企业登记办法和国家统一发布的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广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改革,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电子证照共享互认。推广运用长三角*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实现“异地办照”。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积极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完成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归集45家市直单位及8个县(区、管委会)总计万条信用数据,“皖事通上查信用”累计查询人次。今年一季度共为户企业发放“信易贷”2.41亿元,户企业通过国家信用修复协同工作平台完成“信用修复”。根据各类信用“红黑榜”名单信息,年度市级涉企财*补贴中,限制24家失信企业和1名失信自然人申报补贴资金.46万元。我市在全国个地级市信用监测月度排名在50名左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承东启西”的池州,正在发挥“左右逢源”的优势,既谋一域,更谋全局,在长三角这块热土上,与强者共融、共舞、共进。
来源/池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