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特别激动,因为能吃上一顿肉,因为包饺子,因为穿一件新衣服。”(王蒙《过年》)
■琳琅满目的美食中,饺子是“在鞭炮齐鸣中最后亮相的,那是年夜饭这出大戏里梅兰芳的压轴戏”。(肖复兴《年味儿》)
■街巷里,“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另外,还少不了“灶糖甜滋滋的味道”,“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周友斌《过年的味道》)
哪个瞬间让你最想过年?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池州的年俗。
第一篇章:迎新年除尘■“小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辞旧迎新就在年前,除尘,也作除“陈”。除去了家中的尘土,也除去一年中所有的不悦。
年,是万物明朗,窗明几净的欣慰。
置办年货舌尖上的年,自是少不了甜蜜。
推着小车吆喝起来的糖葫芦小贩,馋一朵棉花糖的童真,从瓜子炒货到米糖,年货办起来了。
年,是东西街小贩声声吆喝,唇齿留香的甜。
贴春联池州城里满目的红,火红的红灯笼高高挂起,贴满寄寓吉祥的福字窗花,每年的大年三十这天上午,池州人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贴春联了。打上一盆浆糊,门楣贴好对联...
年,是红色的,象征吉祥的祝福。
第二篇章:品年味晒腊肉、腊肠进了腊月,谁家的竹竿都没有闲着,满满当当一字排开的腊味都在提醒你,年,真的来了。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年,是一串串竹竿上的腊味,无腊味,不年味。
打年糕在池州人的春节记忆中,
热腾腾、香喷喷、有嚼劲的年糕,
也是过年时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年了,蒸笼“步步高(糕)”,
寓意着新的一年节节高升,
又能让一家人聚在一起,
让冬天充满了幸福感。
虽然现在自己在家打年糕的人少了,
但是年糕依旧是人们过年必吃的年味。
炸丸子炸丸子一般是小年之后几天,差不多腊月二十六左右。以前生活水平不高,每逢过年时才能吃上油炸食物,平时也只有村上有红白喜事时大席上才能吃得到。到现在,这个传统还是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丸子的品种越来越丰富,藕丸子、萝卜丸子、鱼丸子、肉丸子以及糯米丸子等。除了炸丸子,还演变出了蒸毛圆子和做蛋饺,这些都成了现在过年必备的美食。
酒酿小时候,
过年前最期待的,
就是看爷爷奶奶做酒酿,
把糯米饭裹在被子里,
两三天的功夫,打开厚棉被,
就有一股浓烈的甜酒香味儿冒出来。
简单的食物散发出温暖的色香味,
让我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品尝到食物本味之外的,
久违的年味。
第三篇章:过新年除夕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因常在农历腊月三十,故一般又被称为“年三十”。“除夕”中的“除”字指“去、易、交替”;除夕有“月穷岁尽”之意。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
年夜饭吃不够的幸福——团圆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这一天,池州人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
?吉庆有余
有鸡有鱼,取“吉庆有余”之意。而餐桌上的鱼,更有年年有“鱼”之意,一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顿顿有余
菜肴尽可能丰富,饭也要多做一些,留到初一或节日期间,叫做“隔夜饭”,寓意一年到头吃不完,全年丰衣足食。
压岁钱道不尽的希望——多福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的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们成长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拜年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正月初一是新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人小孩都穿上喜庆的新衣,见面多道“新年好”,互相祝福拜年。
过去一年,虽艰难困苦,我们终是披荆斩棘,共克时艰。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我们浴火重生。春节将近,无论你身在何方,我都把年味儿里面的思念和祝愿送到你身边。新的一年希望大家牛年鸿运,机会多;牛福永恒,福安康;牛事胜意,事业旺;百家牛福,合家欢乐!END
撰稿|方娇
图片
钱文艳
排版
余璨
审核
王秀峰方玉花
扫码